青海日报2023-05-19 09:38:08
义诊服务进社区。北郊社区居委会供图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海西新闻网讯(青海日报 记者陈贇业) 社区工作直面群众,是基层工作的最前线,它连着民心,通着民情,是党群关系的窗口,是服务群众的桥梁,是为民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4月24日,记者来到格尔木市河西街道,探访该街道所辖各社区,记录基层党组织解决各族群众急、难、愁、盼的生动实践。
走进河西街道北郊社区党支部,文化墙上“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”的大字分外醒目,一组组社区工作者开展志愿活动的照片整齐排列在墙上,一面面表达受助者谢意的锦旗挂满墙壁。
“这是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肯定。”北郊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居委会主任董彩勤指着墙上的锦旗介绍道,这几年,社区紧紧围绕群众需求,深入小区楼院、服务居民群众,以“中华民族一家亲,同心共筑中国梦”为主题,为社区内各族群众送实惠、送温暖,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,社区工作者们通过暖心驿站、幸福家园,为辖区各族群众提供生活、医疗、住房、娱乐、维权等精细化服务,充分利用社区联系千家万户的纽带作用,为居民搭建亲密互助的邻里关系。
“结合各小区楼院的特点,我们选聘微网格员,实现了服务居民‘零距离’。”谈起辖区内人口分散、民族群众多、西藏驻格单位多等特点,董彩勤介绍说,社区根据实际需求选聘微网格员,结合他们的特长、资源、优势,组建了一支多样化服务队伍,延伸了社区服务“触角”。
北郊社区居委会办事大厅内,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的照片墙引人注目,上面贴着一张张群众的笑脸,每一张笑脸都是对社区工作的肯定。
昂清老人的儿子心脏病复发,情况危急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社区,董彩勤第一时间联系市人民医院,为病人跑前跑后;居民姜雁坪感染新冠病毒发高烧,家里缺少药品,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将退烧药送到家中;社区内刑满释放的老人上了年纪无人照料,董彩勤和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,为老人送饭、送药、修煤气,请专业人员检查老人居住环境,排除安全隐患……
“家里面亮了,我的心也亮了。”这是受助老人的真情实感。点点滴滴,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。
走进河西街道河滩社区,石榴籽家园党建成果内容丰硕。
“我的工作就是协调各种资源,为居民办实事。”河滩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居委会主任马莫言说。
联合派出所、卫生服务站、消防队等各种资源,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,为居民普及惠民政策、法律知识、生活常识;邀请居民代表共同议事,集体决议项目开展、资金使用等事项;印发便民服务卡,为居民提供各种功能的服务热线……一系列做法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。
“群众利益无小事。”这是马莫言经常挂在嘴边的,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新建小区缺乏健身器材,马莫言向市文化局争取。器材到位方便了居民,大家为社区点赞;居委会到育才小学路段坑坑洼洼,交通不便,马莫言代表社区多次向住建局、交通局等单位反映。道路重新铺设,附近的居民得到了实惠,自发清扫维护道路;居民得了癌症拿不出治疗费用,居委会联系爱心团队上门帮扶,还为他们捐赠善款;社区内两户流动人口家庭生活困难,居委会为他们申请了低保……
一件件暖心实事,把各族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。
河西街道八一社区内,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、社区消防科普教育基地、党员活动室、老兵书屋及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各种场所一应俱全,社区党支部书记尚俊和她的同事们积极利用这些活动空间开设“红色学堂”,为各族群众宣讲党的惠民政策,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,满足居民的多样需求。
“我们社区环境好,活动多,每天的日子过得很充实。”“我每天都来活动室,跳跳舞,舒展舒展筋骨,每天都感到轻松愉快。”八一社区的活动室、会议室长期对外开放,居民们对这里很满意。
居民的满意离不开社区工作者的付出。八一社区形式多样的功能场所,是社区工作者集思广益并协调各种资源精心打造出来的。这些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十分重视居民们的反馈,有群众反映活动室的椅子滑轮打滑,存在安全隐患,尚俊和她的同事们就将滑轮一个个拆下,换上固定脚垫;居民建议多为孩子们普及各类知识,尚俊便邀请驻军部队、消防队为孩子们普及国防教育知识、消防知识。
“社区工作虽然琐碎,但能得到群众认可,就很有成就感。”尚俊说。
河西街道党工委这些年先后获得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集体”“全省拥军优属模范单位”“省级文明单位”等荣誉称号,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基层工作者贯彻落实党的为民政策的具体行动。
“新时代新征程,我们将与各族群众携手同心,共创美好未来!”河西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人刘贵菊信心坚定地说。
关键词: